陈泓孜

扶贫第一书记(曾任),海南洋浦证券营业部副总经理

开源因你而不同

脱贫攻坚的追梦人——陈泓孜

  在安康市汉阴漩涡镇中银村,你时常会看见这样的一个身影:他在蔬菜大棚里忙碌,在村民家中走访,在乡村小学间陪孩子们玩耍。他就是中银村第一书记——陈泓孜。

图层 18.png

  回到梦想开始的地方

  今年35岁的陈泓孜,是开源证券基层营业部的一名普通党员。2019年8月,他舍弃规律、舒适的工作环境,克服家庭困难,带着党的嘱托、扶贫政策、善心爱心和改变乡村面貌带领群众致富的梦想,接过开源证券脱贫攻坚的接力棒,承受家和工作岗位之间来回奔波的周折,主动请战来到安康市汉阴县漩涡镇中银村担任扶贫第一书记。

  陈泓孜生在农村、长在农村,对于农村、农民,尤其是家乡安康是有感情的,一心想让他们脱贫致富走出大山。“安康是我的家乡,振兴乡村是我的梦想,回到梦想开始的地方,和困难群众们并肩奋斗,是我心之所向的事,这一点也不苦。”

图层 19.png

  初到中银村,陈泓孜就挨家挨户调查走访,了解村民家庭情况,同时为他们讲解党和国家脱贫攻坚的政策,为贫困户建档立卡并制订扶贫计划。在他的工作笔记里,处处都是他的牵挂——吴大定,年龄46岁,家庭人口7人,主要致贫原因是交通条件落后,目前一人在家务农、一人省外务工、学生三人、父母二人无劳动力;赖延华,年龄56岁,家庭人口3人,主要致贫原因是残疾,目前一人在家务农、一人省外务工、残疾一人……

  陈泓孜时常和村民拉家常,帮助村民干农活,解决群众矛盾;创新制作连心卡,方便群众与扶贫队伍沟通;率先提出群众进门办事“暖心一杯茶”工作方式,对到村委会咨询政策、反映诉求的群众,接待人员必须先倒一杯茶水,然后再细致耐心开展工作。渐渐地,中银村干部群众关系愈发和谐,驻村第一书记和村民们的心也靠得更近了。

  第一“销售”书记

  2019年农历腊月,距离春节的脚步很近了,每个人都期盼早点回到家乡和家人团聚,全国上下千家万户都沉浸在迎接新年的喜悦中,而中银村的村民却一点高兴不起来。开源证券在前些年探索出的“订单化种植”,一直是贫困户们脱贫的重要手段,因为收粮商自身原因,以往一丰收就有人买的水稻,今年却成为了滞销货,“卖粮难”的困境掩盖了村民当初收获时的笑脸,本以为种的水稻可以卖上好价钱过个好年,如今却让村民们为销路夜不能寐。“稻子再卖不出去,恐怕就要受潮霉变了”,王大娘情绪焦急,神态忧愁,眼睛有些湿润。“您放心,我来想办法,大伙们一定能过好年”,第一书记陈泓孜不断安慰着村民们,怕村民担心,他不能显露出一点焦急,可是心里他比谁都急。“村民种地很辛苦,一年收入关键是靠销售,决不能让大伙白费了功夫!”陈泓孜每天都这样想着,也在四处寻找销路。

  在证券营业部干销售出身的陈泓孜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,一家家米厂去跑,一通通电话去拨,一个个老板去打动,“这些都是中银村贫困户自己种的水稻,是能够帮助大山里的贫困户稳定增收的水稻,是能够助力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水稻”,终于,联系到了汉阴红星米业公司收购水稻,因为村民自己种植的水稻绿色天然,最终以高出市场价0.2元,每斤1.8元的价位成交。

图层 20.png

  汉阴的冬天格外冷。腊月二十五,天上飘着雪花,清晨5点,陈泓孜开始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收水稻,装袋、称斤、装车,一斤、十斤、一百斤,不知不觉暮色降临,三万斤水稻全部装车完毕已是晚上8点。为节约时间,陈泓孜顾不上吃饭,赶忙驾驶载着满满一车的水稻前往米厂,收到货的米厂腊月二十七就将货款全部支付,村民们最终都安心过了年。汉阴的这个冬天似乎也不那么冷了。

  水稻卖完后陈泓孜并没有多么安心,他还是有他的烦恼。他在烦恼什么呢?

  引导群众变思想

  水稻是卖出去了,可是种水稻一年到头来为什么还是养活不了一家人?通过与乡贤、老干部不断地交流,陈泓孜总结出,局限农村的产业发展困难条件是传统思维导致种养殖业产能低下,产品形成不了规模化。虽然产业帮扶大棚种植开源证券已持续推动了很多年,效果颇丰,村民可以得到种植成果的分红、土地流转的费用,村民也可以为合作社工作获得工资,一举多得,但仍旧有思想意识落后、传统观念极强的村民们不愿意拿出自家土地参与进来。

图层 21.png

  陈泓孜带着前期加入大棚种植的村民挨家挨户去做工作,让“先富带后富”的力量推动村民们转变思想。一天不行,就两天;一周不行,就两周,他还将党课上到了“田间地头”上,以党建引领农民思想,宣传国家扶贫政策、产业扶贫方向。就这样,大部分群众都了解到加入合作社是能产生稳定收入的了。可是上届村支书吴兆德,怎么都不听劝,不愿意参与进来。陈泓孜只好每天去每天去给他做工作,一个月过后,他终于被陈泓孜的真诚打动了,他同时还主动请缨,带着儿子一块参与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学习和管理中来。大棚蔬菜种植开始后,陈泓孜经常附身在地里忙碌,自学种植知识,一段时间后他从“门外汉”竟变成了“专家”,脚上沾满的泥土就是他心中真情的最好印记。最近大棚里的辣椒丰产了,吴兆德用尺子量了一下即将成熟的辣椒,兴奋地说:“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长的辣椒!”陈泓孜继续发挥营销特长,将收获的1000斤辣椒卖到了安康市里,一车辣椒卖了3400元,参与种植的贫困户们看到了希望。

  思想转变了,致富的路自然就宽阔了,陈泓孜时常走在田间,看着村民们满足的笑容,他觉得欣慰的同时更感到脱贫的路才刚刚开始,引导贫困群众的思想从“要我脱贫”向“我要脱贫”的转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作为一个共产党员,他明白自己肩上的担子多么重。

  富口袋更要富脑袋

  坚实的教育是贫困县未来发展的依托,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,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、拔除“穷根”的重要途径,“脑袋”富了,“口袋”才能更富,开源证券始终坚持把对贫困县的教育支持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的重点,通过修建中银村凤江小学教学楼、捐助图书角、派员工支教等措施,积极推进教育扶贫。但在这大山里面,还是有因各种各样原因辍学的孩子。陈泓孜来到中银村后,尽自己所能,不让一个孩子掉队。

  陈新文,他的成长充满着不幸:很小时候母亲车祸去世,父亲是他唯一的亲人,雪上加霜的是他的父亲也在今年过世,小新文成了孤儿。陈泓孜得知后,很怕无依无靠的小新文吃穿成问题,更怕他辍学,立即申请孤儿补助给他,帮他跑手续,以最快时间补助获批,联系学校为他安排宿舍,叮嘱老师多多照顾他。“读书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走得更远一点,我有责任为他安心上学扫清障碍”陈泓孜这样说。

  有这样坎坷身世的孩子在中银村远不止陈新文一个人,陈泓孜默默地为他们做着力所能及的一切事,让他们好好读书。

  如今的中银村,最美的环境是校园、最大的改变是孩子、最直接的受益是家庭。

  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关键时期,国家即将进入美丽乡村建设阶段。美丽乡村建设,除了产业的兴旺,精神文明建设也必不可少,在中银村这个民风淳朴的乡村里仍然存在个别好逸恶劳、“等靠要” 思想严重的群众。为做好民风建设,提升乡村精神面貌,陈泓孜发起“文明中银,美丽中银”的号召,创新性地成立“道德银行”,建立道德积分制度,每季度评选10星级文明户公开表彰,使诚、孝、简、勤等中华传统美德在村内蔚然成风。

  到过中银村的人,无一不说“要向陈书记学习”,听到这些赞扬的陈泓孜总是谦虚:“我做的这些都不算什么,我和大家只是革命分工不同。”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汉阴土地上,陈泓孜就像一个脱贫攻坚的追梦人,他用赤子真心温暖中银村,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。

  (文/高琪)

扫描一下 加关注

开源肥猫

您贴心的理财顾问

扫描一下 加关注

全国客服热线:95325

总部热线:029-88365835

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©2000-2016 All Rights 陕ICP备05002298号-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413号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